家有福妻(种田文): 32、032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家有福妻(种田文)》 32、032(第2/2页)

有厅和包厢,三楼则全?是客房,周围的建筑都比陆氏饭馆低些,就数饭馆的视野最?好,也最?为显眼敞亮。
    牛车还没停稳,透过车窗打?量的陈五娘就发出满足的叹息,这?饭馆、铺子、土地都是陆家的,应该值很多很多钱,她对云溪县的地价房价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只要稍微动脑筋想一?想,就知道这?地段的房屋不便宜。
    “我扶你。”陆彦生先下马车,又伸手扶陈五娘,小娘子雀跃的很,撑着他的手一?蹦就下来了。
    她站在饭馆门口,看着门口黑底金字的四字招牌,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旋即,一?阵眩晕之感传来,陈五娘已经几个月没这?种感觉了,之前她看见相关的人、事、物脑中就会自动蹦出一?段记忆,在记忆浮现之前便有这?种眩晕的感觉。
    小娘子左右四顾,暂时没有找到?让她头晕的源头。
    “陈娇,我们进去吧。”陆彦生见小娘子脸色似乎不大?好,觉得她大?概是饿狠了,带着她进了饭馆。
    此刻正是饭点,但是店中人不多。这?馆子陆彦生来过很多次,打?小时候起陆三太爷就经常带他来吃饭,在县学读书时陆彦生与同窗也经常来此。饭馆中的掌柜、伙计都面熟。
    不过,今日掌柜的与旧识伙计都不在,新伙计将人迎到?了二?楼雅间。
    陆彦生一?连点了多道菜,肉沫豆角、红烧茄子等家常菜店中有,当?归乌鸡煲、黄豆焖猪蹄等稍微重一?些的肉菜店中便无?,伙计说这?肉菜太贵了,小店就算备了也少有客人点,时间久了肉放坏变质,索性不备。
    这?话有理,陆彦生点了道肉片平菇,又问伙计还有什么滋味好的菜色。
    “鲜藕上市,店里有鲜藕排骨汤,藕汤鲜美,可要来一?份?”
    秋日喝藕汤是享受之事,此汤易做,且营养丰富,陆彦生是自小喝到?大?的,他点了点头,二?人三菜一?汤正好合适。
    陈五娘倒了两?杯茶,一?杯给陆彦生,一?杯捧在掌心慢慢抿了几口,那眩晕之感逐渐散去,她起身趴在窗口往外看,附近的很多街道、商铺清晰可见,道路上不断有车驶过,也有背着包袱拄拐靠双腿行走的,这?些都是返乡的居民。
    “这?饭馆生意兴盛的时候,一?月能挣多少?”
    陆彦生抿了口茶,若说鼎盛之期,该是十多年?前他父亲还在的时候,门庭若市,金玉满堂。
    “一?月所?赚之数,能供全?家半年?的花销。”陆家三房的私产,大?部分都是那些年?父亲所?赚。
    虽不知具体金额,听?陆彦生这?样形容陈五娘已心中有数。民以食为天,再过两?个月,等返回故土的居民多起来,饭馆的生意一?定能恢复如往昔。
    陆彦生放下杯盏,起身走到?小娘子身后,同她一?起眺望远方?,指着远处道,“那儿以前是一?家戏院,那边曾经是书肆,以后若重新开业了,我带你去逛。”
    “好啊好啊。”这?些对于?小娘子来说都是极新鲜的东西。
    店中客人少,所?以上菜很快,不到?一?刻钟,菜就陆续端了上来。小娘子迫不及待了,先夹起一?片薄肉尝了尝味道,“唔,好吃。”
    又夹茄子,“这?个也好吃。”
    陆彦生勾了勾唇,看陈娇吃东西算一?种享受,总是那么香,那么满足。小娘子一?一?尝过滋味儿了,每样夹了些放陆彦生碗里。
    这?时候重头戏藕汤排骨上来了,这?是后厨提前熬制了的,排骨焯水去浮沫,之后取瓦罐,将排骨、厚藕片、姜片等物放入,小火慢煲而成,等揭盖了再放盐、胡椒粉少许调味。
    藕汤排骨重在食材本身的鲜美,调味料极少,但一?点也不影响其鲜美甘甜。陆彦生给陈五娘盛了一?碗,“尝尝看。”
    小娘子用?勺搅了搅,稍微吹凉后喝了一?口,入口瞬间眼睛一?亮,“真好喝。”
    又甜又清爽,又香又清新,排骨炖的软烂,入口就化了,藕片粉粉的,带着浓郁的藕香气。
    “喜欢就多喝些,往后我们常来吃。”
    两?人慢悠悠的吃着饭,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快吃完的时候,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陈娇好奇的往楼下看了一?眼,那股消停的眩晕之感又回来了。
    看着一?楼的那个人影儿,小娘子想起来头为何晕了,竟然是她。
    作者有话要说:午好~今天有事更的少,晚12点再更新一章,不熬夜的姐妹明早看吧~
    另外,专栏里有一本完结种田文《锦鲤娘子》,喜欢看种田文的可以去瞅瞅~
    文案:
    沈泽秋和寡母卖布讨生活,日子过得很难,村里人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娶不上妻了。
    直到有一天,他娘领回个伤了容貌的姑娘给他做媳妇。姑娘叫安宁,好胳膊好腿的,沈泽秋很知足。为了把小日子过的红火,他走街串巷卖布时更加卖力气了。
    后来他发现,安宁能识文断字,脸上的伤也全养好了还没留疤,且如锦鲤转世般好运。
    比如说她喂养的鸡鸭鹅又肥又大,还不爱生病;
    她种的南瓜、番薯、玉米长势喜人,又甜产量又高;
    再比如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他们在镇上开了铺子。铺子越开越多,从镇上到县里,从江南到江北,甚至开到了京城。
    一路发家致富,小两口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