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作家:正文 113、大唐传奇剑器之舞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清第一作家》正文 113、大唐传奇剑器之舞(第1/2页)

    张廷玉自胤禔抄了烟花柳巷后便受命前去安置那些被直郡王抓去牢狱中的姑娘们。
    这原本是一项比较难完成的任务,却借着倾城的东风,倒是让民间的舆论发生了一?些?改变,至少在现在,在京城这片地方,已经很少出现为了保全名节而自尽的情况了。
    姑娘们,理应去追寻自己的人生,曾经被拐卖去风尘之?地的姑娘在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中,在京城贵女们为影响的文章与诗词歌赋中,有了面对另一种人生勇气。
    过去她们身不由己,现在卖身契已经烧毁了,烟花柳巷也已经被抄了干净,仿徨、无措、害怕的情绪会在她们之间蔓延,却也好在,八千余位姑娘,有一?些?曾接受过文学教育,有一?些?曾经也有才女的名声,前边有勇敢的姑娘站出来,后边有怯弱从众的在之后观望。
    官府给予的,是疏散银两与一时的庇护,若要长久安身,唯有令寻谋生之?途。京城贵女们掀起的风潮,成了她们改变人生的一?缕东风。
    这世上不是只有才子能够写出优美动人的诗词,也不是只有男子能够写出扣人心弦的话本,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是谁规定的呢?连家都没有,连温饱都存在问题,还扯什么抛头露面?
    说书先生可以是老妇人,也可以是口齿伶俐的姑娘,只要她说得好,说得妙,自然也有人捧场。
    张廷玉手中之事,比他想象中更快地走上了正规,他对姑娘们焕发出来的活力与勃勃生机感到惊叹。
    最先抱有的同情与恻隐之?心被叹服所?代替,他感到不可思议:“民间是从什么时候起发生的变化?”
    舆论的走向不同了,至少在京城,民间的百姓已经不再兴什么女子不得抛头露面之事。上街做买卖又不犯法,以前妇人不敢出来是因环境严苛,如今出来叫做随大流,而大部分人其实就是随了大流的人。
    第一位出来抛头露面的是谁,第一位去茶楼里说出的女子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了。
    如今走在商业街上,街道的样貌可也大变了样子,风气比之?前些?年的死气沉沉,开化了许多。也或许是盛世来临,天子脚下的百姓们日子富足,商业街的规模又扩大了许多。
    张廷玉打算将自己在民间所见所?闻皆写入了折子之?中,呈递给了康熙过目。
    或许是《大唐传奇》将剑器舞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自端正先生带起戏曲风潮后,倾城之作《大唐传奇》又带来了剑舞的流行。
    它不再仅仅是一种令看客们观赏的表演,而是引起了更多人对此好奇,引贵女们对剑心生喜爱,渐渐的,它脱胎于原先的表演舞姿,衍生出了适合人们锻炼养生的动作。
    他路过了一?家开在集市附近的茶楼,里面没有雅间,只有让人们歇脚的大堂,最上头,便有一?位年轻的姑娘拍着醒木,口齿清晰地念着倾城的新话本《大唐传奇》之?公孙大娘。
    他看那年轻姑娘以两指充作剑,比划着剑招来为人们说书,顿觉有趣,也跟着坐下来听了一?场。
    也是这一?场,让他对八贝勒在民间有多么大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位姑娘能成茶楼的招牌说书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她懂得一?些?剑舞舞姿,说出来时头头是道。
    “剑器之舞,究竟有多么令人惊艳?”
    “剑舞之?中的风华,隐藏杀机,柔美的舞姿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在灵动中藏着锋利的剑光,危险又绝美。”
    在那个大唐,有一?位绝美的佳人名公孙大娘,那一手惊艳了杜甫少年时光的剑器之舞,舞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与绝艳。
    杜甫写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大唐盛世不再,如垂垂老人走向暮年,杜公再见公孙大娘传人李十二娘的剑器舞,感慨万千。
    时光飞逝,盛世不再,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如同这由盛转衰的国家,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大唐风流,在倾城的笔下活了!
    直到说到公孙大娘后人传承断绝,昔日惊艳世人的剑器舞终究抵不上世事无常朝代更迭,但?悲凉之?中又有传承的希望之?光在闪烁,公孙大娘所?创的《西河剑器》与《剑器浑脱》对民间的剑器舞者影响甚大,流传至今,等待着后人学习钻研,超越创新。
    或许终有一?日,剑器舞将重现人间,也或许剑器舞不再,将由剑器舞的传承中脱胎换骨出新的惊艳世人的剑舞。当年那大唐盛世安居乐业的景象不在了,但?在未来,新的盛世终将再临。
    张廷玉:“……”
    他听出来了,最后一段是在拍皇上马屁,所?以这就是皇上放纵八贝勒写《大唐传奇》,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所?在?
    张廷玉暗暗腹诽八贝勒拍马屁,说书散场后,听客们走了一?部分,留下了一?些?人坐着喝茶、聊天。
    “倾城,他没有良心!”
    张廷玉突然之间听见这话,想要起身的动作一?停,留在原地竖起了耳朵。
    他听见了那几位听客们嚷嚷着抱怨八贝勒的良心是大大的黑,一?边哀叹着什么时候能看到续作。
    总之就是四个字“意犹未尽”啊!
    张廷玉:原来是吹嘘八贝勒的人。
    喜爱倾城话本的人有许多,来听说书的人之中有吹嘘八贝勒的再正常不过了。
    哪只,他们哀叹过后,换上了义愤填膺的面容,大声道:“他就是仗着自己是皇子阿哥,没有人胆敢上门去讨债才为所欲为!”
    “我们岂能忍,若我将来科举上榜,得以入朝围观,定要找八贝勒好好说道说道!”
    张廷玉看了那人一?眼,奇怪于此人说话猖狂,其友人竟也不嘲笑他。
    那人的友人们纷纷点头,附和他的话,一?副“等我考上科举我就找上门去”的模样。
    张廷玉站起身来,摇了摇头离开了此处。
    “罢了,几个对话本还较真之?人,还能在科举之上考出好成绩吗?”
    他喃喃道,自是不信会有人当真考上了科举就当面去寻“没有良心的八贝勒”。
    谁料,由于受众太广,影响太大,倾城的看客们之?中,或许还真有可能在庞大的人数群体中诞生高中科举之人。
    亲眼见识过民间情况以后,张廷玉对胤禩的作劲儿有了深刻印象。
    在那么多人翘首以盼时,可以心大得写起新话本,将过去写的到极致的话本抛弃而不给结局,这是多么强大的心啊!
    一?部打磨好的作品只差最后一步却没有结局,如同文章末尾没有句号,寻常文人恨不得一?鼓作气将结局写完,以成传世佳作,令它画上圆满的符号。
    而八贝勒,在众人的哀叹中,愣是心冷如铁,转宠新欢。
    多么无情,多么冷漠,他的良心还一?点都不痛!
    而张廷玉自己,却也成了推动《大唐传奇》形成的推手。
    就是不知道怎么的,人们见张廷玉与八贝勒走得近,传出了张廷玉或许投入八贝勒麾下做其幕僚的消息。
    自八贝勒与直郡王冲突以来,又不被太子的人所拉拢,人们便怀疑他有另起炉灶之心。
    如今见他拉拢了那么多年轻的士人,还在天下人之间名声显赫,便有人道“难道八贝勒要做下一?个直郡王?”
    “难道八贝勒亦有争夺之心?!”
    康熙将张廷玉召至跟前,神色莫测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