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第168章 长安乱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代十国往事》 第168章 长安乱(第1/2页)

    朱温吞并河中之后,李克用陷入到被汴州势力三面包围之中,处境十分危急,于是派使节携带厚重的礼物面见朱温,表达愿重归于好的意思。
    当时,朱温的妻子张惠病重,朱温不得不从河中返回汴州,于是也派使节回访河东,向李克用表达了冰释前嫌的意思。
    张惠是残唐五代时期有名的贤妻良母,历史上对她有着很高的评价,说她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朱温)刚暴,亦尝畏之”。
    朱温对她言听计从、恭敬有加,之前犯浑差点儿枉杀长子朱友裕,就是被张惠拦住的;后来缴获了朱瑾妻,想霸占之,也是张惠把朱瑾妻送到尼姑庵的;朱温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有了一位私生子,也因忌惮张惠而不敢带回来,直到张惠去世之后,才敢把这个私生子接到身边。友情提示,这位私生子日后将办一件大事。
    张惠对朱温的影响还远不止在家务事方面,也渗透到了朱温的军事指挥方面。据记载,朱温带兵出发,如果张惠觉得此行不妥,便会派一人驰报朱温,“你老婆不同意。”朱温立马调转队伍,班师复命。
    凡是老婆的话,都要坚决维护;凡是老婆的指示,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杀人不眨眼的藩镇军阀、凶残暴戾的朱温,也是一位妻管严,怕老婆。这倒是挺可爱的。在这一点上,他的老冤家李克用也是如此。
    万幸,张惠的病得到了缓解,并无大碍。朱温悬在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地。于是,消灭李克用的计划又被提上了日程。
    大唐光化四年(901)三月,朱温以李克用在来信中言辞傲慢为由,发动六路大军,从东北到西南,同时向河东发起猛烈的进攻:
    定州义武军王处直,出太行山北端飞狐口;
    葛从周率领兖州泰宁军、郓州天平军,会同镇州成德军,出太行山井陉;
    张归厚率东昭义军,出太行山马岭关;
    魏州魏博军大将张文恭,出太行山新口;
    氏叔琮率汴州主力,出太行山天井关;
    侯言率新降的河中护国军,出阴地关。
    大国不尚权谋。区别于大顺之年的纵横捭阖,这一次,朱温以一己之力形成了更具威慑力的军事力量,六路围剿,向太原府平推。
    短短十天之内,河东守军要么弃城逃跑、要么举城投降。四月初,六路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太原府城外会师,各军烽火遥相呼应。
    汴军屡屡挑战,太原军民大为恐慌。李克用亲自登城抵御,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那一年,老天爷为答谢新老客户的支持,特意清仓大甩卖,春雨大酬宾,连绵几十天,城墙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坍塌。河东兵忙不停地修补,保持完整。
    河东将领李嗣昭、李嗣源,在城墙上挖凿了许多“暗门”,也就是从内侧开挖,但不挖穿,只保留外侧一层薄薄的砖石,城外的人根本无法察觉,等到晚上,再偷偷把它凿穿,然后派敢死队从暗门潜出,奇袭汴军。此方法很有效果。
    另一位河东将领李存进,也在城外的洞涡驿击败了朱温的先锋军,振奋了士气。
    与此同时,连日的大雨也让汴军吃够了苦头。汴军在城外大量集结,粮草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大雨使得道路泥泞,后勤补给更是难上加难。而汴军中又爆发了疟疾、痢疾等流行病。
    迫于无奈,朱温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五月,六路大军各自拔营起寨,返回本镇。
    太原府不是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河东将领周德威、李嗣昭率五千精锐骑兵尾随追击,杀戮万计。
    先前投降汴军的汾州刺史,被李嗣昭、李存审生擒,斩首示众;投降汴军的西昭义军节度使孟迁,主动携带全家去汴州躲避。
    李克用派李嗣昭、周德威发动反击,出阴地关,攻击河中地区,拿下了河中护国军下辖的慈州、隰州。
    双方拳来脚往,打完了第一回合。
    中场休息。
    在上半场的对决中,朱温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优势,虽然在撤兵后丢失了慈隰二州,但总体优势依然存在。
    李克用不敢掉以轻心,在慈隰二州举城投降的时候,李克用都不敢以征服者的姿态派人接管,而是反过头来向两位降将馈赠厚礼,以低姿态写信宽慰二人,陈说利害,请复旧好。生怕刺激到朱温,或引起降兵降将的反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李克用发自内心地承认朱温的优势。
    双方积极恢复,等冷却、补uff,准备着下半场的团战。
    朱温却在这个时候接到一封皇帝密诏,要求他立即率军西上,来长安保护皇上。
    没错,长安方面又出乱子了。
    【长安乱】
    在昭宗拨乱反正
    的过程中,崔胤成了大功臣,特别是固辞司徒的举动,更加博取了昭宗的好感,认为崔胤是功成不居的模范。
    崔胤老奸巨猾,他当然不会贪图有名无实的名誉头衔,他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权。有了权,名和利自然会水到渠成。
    他做着宰相,还兼领着度支、盐铁、三司等使,相当于帝国财政部长兼盐铁专卖及运输总监,是大唐帝国油水最多的肥差。
    宰相,百官之首,文官一哥,同时掌控着帝国钱袋子,还要啥自行车?
    然而这些依然不能满足崔胤贪得无厌的野心,他近乎疯狂地进行着争权夺利的行动。
    首先是争权。
    其一是排除异己,扫除政敌。
    例如昭宗钦点的二号种子陆扆,曾在崔胤罢相的时候接替崔胤成为宰相,从而被崔胤记恨在心,而他又是昭宗钦点,深得昭宗信任,故而更被崔胤视作仕途上的拦路虎,必除之而后快。
    崔胤抓住了陆扆的一个把柄,那就是陆扆在昭宗反正回銮时的表现。正月初一那天清晨,孙德昭等人伏击王仲先,陆扆听到消息后,换上平民服装,骑一匹小马,慌不迭地从长安城东南门逃跑避乱。于是崔胤借题发挥,制造舆论,说陆扆反对昭宗回銮。
    对于陆扆来说,这是致命的诽谤。
    昭宗果然对陆扆有所怀疑,于是询问韩偓的意见。
    韩偓,是崔胤提拔起来的副手,也是密谋拨乱反正的参与者之一,故而得到昭宗的信任。韩偓正直忠厚,没有当崔胤的帮凶,而是替陆扆开脱,“陛下重返正位的密谋,只有崔胤和我等少数几个人知道,陆扆根本不知道。他突然听说皇宫发生变故,惊慌失措也是情理之中,乔装逃命,人之常情。如果陛下非要追究他的过错,也只能责备他身为宰相而无心为国死难罢了,怎能说他反对陛下重回正位呢?这恐怕是有人别有用心,故意挑拨离间,请陛下明察!”
    昭宗虽然没有立刻给陆扆穿小鞋,但心中的芥蒂还是生根了。即便如韩偓所说,不能上纲上线、给陆扆扣上一顶“反革命”的大帽子,但陆扆终归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宰相,不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难临头各自飞,实在是有负朕望。
    陆扆如崔胤所愿,被罢相。
    其二是提拔亲信,培植党羽。例如举荐王溥做宰相。
    王溥,名门之后,祖上几代人都在朝中为官,有正直谨孝而闻名于世,其中他的叔祖曾在文宗朝着名的“宋申锡谋反案”中,不畏强权,坚持为宋申锡鸣冤。
    崔胤之所以举荐王溥,并不是因为老王根红苗正,而是因为王溥是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