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美食经营录: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汴京美食经营录》 30-40(第10/16页)



    与文人间的大势相悖,这闵老先生爱极了豕肉,尤其爱吃猪头肉,虞蘅看他打扮便知道,哦,这又是个“苏粉”。

    虞记名声不显之前,闵先就在市井赵老叟处买炖肉吃。这赵老叟年轻时在大户人家当仆役,学了一手炖肉本事,出来后便拿半辈子积蓄摆了个小摊。

    这些苏子粉丝,不知从何处听说了这赵老叟炖得好猪头,常常光顾,有这些文人口口相传,赵老叟的猪肉摊也渐渐也有了些名气。

    赵老叟炖肉是将猪头上其余毛发与异物去了,整个下锅炖,直到猪肉熟烂后,出锅切成小儿拳头那般大块,再分给客人浇上杏酪吃。

    味道么是不错,只是不能多吃,略吃解解馋想,便得以茶解腻。

    另外,“这赵老叟炖的肉,总有股子膻气!不如虞娘子手艺。”

    闵先送了片沾了蒜汁的白肉到嘴里,闭眼几乎可算是享受地咀嚼着。

    闵行不但自己吃,还让虞蘅也尝尝赵老叟炖肉。

    虞蘅取了干净筷子来,夹下一小块,抿开,唔,皮酥肉烂,不失为一块好肉,只是这味道有些浪费了。

    虞蘅觉得,这赵老叟大约是炖肉没用姜酒去腥?

    闵先听了虞蘅所言,转头叫赵老叟照着她的话试试,果然没有之前那股子膻味!

    赵老叟知道自己占了大便宜,转日就拎着两个大猪头,上门来谢她。

    赵老叟是个利利索索的精干老头,一把年纪了,还能徒手拎动几十斤的重物。

    “小老没有好东西,家里最不缺就是猪头,知道小娘子手艺好,留下煮着吃吧。”

    虞蘅退却一番,实在盛情难却,便笑眯眯地道谢,又请赵老叟用梨汤,“老丈不忙走,喝盏热汤吧,暖暖身子。”

    自个则使唤阿盼拎猪头去了厨间。

    晚上便煮来吃。

    耳朵、鼻子都拿来卤,其他地方,烟熏一半,另一半煮了,切成飞薄的片,用蒜泥、清酱、醋、香橼泥调个料汁子,就这么吃。

    赵老叟走前还得了碗煮好的白肉,尝了片,笑道:“小娘子手艺比我好。”

    客人一向知道虞蘅爱以豕肉入菜,此前的薄荷排骨亦或是四喜丸子,都很好吃,也很受欢迎。

    但那到底是经煎炸焖烩等一系列复杂料理方式烹出来的豕肉,比起豕肉本身意义,烹饪技巧与调味功夫才是它们最大特色,而对于蒜泥白肉这样大剌剌敞开襟怀出现在面前的模样,有人还是接受无能。

    其实就跟榴莲似的,有人不吃是因为不爱吃,有人则是因为心理关难过。

    一旦跨过去了,尝过味道之后,没准还觉得很好吃。

    此前的纠结就成了笑谈。

    裴垣便属于这一种。

    之前虞蘅对这位贵公子的印象不怎么佳,觉得怎会有人这般能生气,属河豚的吗?

    如今倒是沉稳挺多。

    加之大手笔、真阔绰,旧怨已经可以勾销了。

    接受不了这蒜泥白肉的,也不会在店里露出什么嫌恶的神情来。嘿,谁还没个下里巴人的爱好了不是!

    是以,当市井间有些煞风景言论,说虞记“以贱食作贵价”、“粗粝不能入口”之类,甚至在店里,都时有这样的声音,当然,在遭到驳斥后,这声音便只在市井里头出现了。

    她第一直觉便觉得,是有人在背后弄鬼。

    客人都是好客人,那便只能是不讨喜的同行了。

    盘点周边,玉壶春……虞蘅没那个碰瓷心思,何况谢家人正经她已经见识过,另还有一陆家脚店,一宋家酒楼。

    她冷眼瞧着,陆家脚店生意最差,里边的庖厨伙计们也都懒懒的混日子,东家也不怎么上心,不似会费这么大力气坏同行名声的模样。

    那宋家酒楼……前些日子里摊上个不靠谱的鱼贩子,事发后,生意冷清不少,有许多客人不再去他家,倒来了自己这儿。

    虞蘅有些微妙。

    阿盼将拳头捏得咔咔响:“不如让我去说理。”

    阿柳瞥一眼她:“你当这是你昨晚上看的演武本子?一言不合用拳头说话?”

    “难道叫人欺负死!”阿盼大声道。

    “这样捕风捉影的推论,便是拿到公堂上去,也做不了凭据。”

    虞蘅下了定论,“日子先照常过吧。”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流言止于智者,原先的客人当然不会听风就是雨,但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客,尚未尝试过,便因为风言风语退缩了。

    作为曾经追过星、混过那么几年饭圈的资深网友,虞蘅深谙如何对付黑料。

    第一要义是冷,冷处理。

    明面上,虞蘅从没搭理过这些嚼舌之人,有人问到脸上,也只是淡淡一笑:“客人们吃着好,是敝店荣幸,至于那些客人怎么说,我却管不着。”

    “毕竟小店又不是钱袋子,人人都喜欢——便是钱袋子,还有嫌阿堵物铜臭的呢!”

    虞蘅故作俏皮语,逗得满堂客皆笑。

    王献笑得筷子拿不稳:“哎哟……钱袋子,亏得虞娘子想出来这醒世语。”

    谢诏也忍不住笑了,他倒觉得很是,人人都有私心,不必理会。

    虞娘子豁达。

    至于这第二要义么……

    过了段时日,正是重阳。每逢年节,庵堂、寺庙都会上门与熟悉的香客走动,互赠节礼。

    虞蘅算是不怎么信这些的,没有相熟的僧尼,中秋时,只得了附近某庵一篮子枣糕,她回赠了自己做的桂花小饼。

    到了重阳这日,外面忽然一阵吵嚷,叽叽喳喳仿佛雀儿,店里客人探头一看,四五个垂髫孩童,大冷天,穿得半新不旧的棉袍,结伴朝虞记来,领头一个娘子,也这般打扮,手里都拎了东西。

    有人认出来:“这不慈幼局的周娘子吗,怎么领孩子上这来了?”

    周娘子笑道:“虞娘子,我们来给你送节礼了。”

    虞蘅面上露出欣喜:“周娘子,阿秋、阿巧,是你们啊,快进来。”

    孩子们手里,都是自己做的巧玩意儿,见到虞蘅,都团团围上去,将自己做的节礼给她瞧。

    慈幼局的孩子,多数都怯懦敏感,待人这样热情的,便是极喜爱那人。

    有人与周娘子打听:“从前也不见你们有什么节礼,怎么今年走动起来了?”

    周娘子“嗨呀”一声:“哪里,是虞娘子帮我们大忙,又不肯收谢,这才趁着重阳,叫上孩子一起,表表心意。”

    周娘子是个话密的,藏不住事,不几句,店里外看热闹的人都知道虞蘅每月都会向慈幼局捐一笔银钱的事了。

    况且人家真大气,用的不是自己名号,是虞记所有客人。

    不止于此,店里售卖不掉的吃食,都会拿去给慈幼局孤儿加餐。

    做善事竟做到这般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