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快来接你媳妇孩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八零之快来接你媳妇孩子》 50-60(第6/34页)

,沈盼忙凑过去,招呼小满:“喂,你不会认为你妈妈对你很好吧。”

    小满继承了他爸爸的很多优点,比如冷静,他不慌不忙地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沈盼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你妈当时不想要你了,她把你丢在东北,要不她回城的时候就会把你带回来,不知道为啥,她突然又去接你,但实际上,她曾经把你给扔了,小满,你是个被人抛弃的小孩,我真同情你。”

    他早就想把这些说给小满听,可到现在才逮到机会。

    他看着小满,这个小孩会努力分辨,解释,失落、哭泣。

    希望小满成功被他打击,希望他眼里明亮的光彩灭掉。

    而小满只是冷淡地看向他,挑拨别人母子关系的能是好孩子吗?

    他做了预知梦后,也认为妈妈不要他了,但自从妈妈接他回城,他就干净利落地抛弃了这些想法,小家伙跟他爸爸一样内核稳定,朗声开口:“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沈盼又蒙圈了,小满咋又突然念诗,他磕磕巴巴地问:“啥意思?”

    小满说:“清朝诗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你都没听过?我是想告诉你我妈妈爱我。”

    沈盼表情呆滞,这首诗他没听过啊,小满怎么能够信手拈来反驳他?电器厂一年级的小孩不应该只会背锄禾日当午嘛。

    “哇,小满,你会背这么复杂的诗啊,听起来好难啊。”

    “小满你应该会背很多诗吧。”

    “这叫出口成章。”

    “看沈盼那惊讶的样子,他肯定是连听都没听过。”

    “他没听过,没看他都听傻了嘛。”

    多宝知道该如何回击沈盼,提议:“小满,你真的会背很多诗啊,再大声念一遍给我们听听。”

    小满又大声背了一遍,流利,口齿清晰,自信,从容。

    仿佛没有什么能够把他打倒。

    沈盼肉眼可见的蔫吧下去,爱子,怜清瘦?他记不住,甚至都听不清楚,到底在念什么。

    可恶,又被小满装到了,秀到了!

    他怎么那么会秀啊!

    沈盼自己反而被打击到了。

    “小满,你念得可真好。”

    啪啪啪,孟安跟多宝带头鼓掌,周围小孩立刻跟着拍手。

    沈盼发现,好像小满在电器厂小孩中的人缘很好。

    能不好才怪,小满跟他妈妈一样,是电器厂的顶流,他还整天画糖画,所有小孩都认识他。

    有陌生小孩挑衅,肯定会拧成一股绳,维护小满。

    他已经两次自讨苦吃,再搞下去也赢不了啊。

    ——

    杂志社办公室,出版社的主编也是杂志社的社长来给他们开选题会。

    平时社长根本就不管杂志社的事儿,由严寒柏全权负责。那么突然给他们开会,严寒柏知道是啥意思,看看新人的水平,他会陆续招人进来,社长的意思是让他别乱招人。

    “每个人都说说最近有啥选题?”社长说。

    舒苑还处在熟悉工作流程阶段,对工作不熟,她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她还没想过选题的事儿。

    不过她迅速在脑子里扒拉,终于扒拉出来一个。

    严寒柏看了舒苑一眼,舒苑毕竟是新人,他知道舒苑会写稿,已经是意外之喜,但之前选题都是直接给舒苑的,不知道舒苑有没有自己找选题的能力。

    他觉得舒苑可以慢慢来,没想到社长突然提问,他担心舒苑没有准备答不上来。

    出乎他的意料,舒苑一点都不怵,轮到她时,她镇定地说:“我看了一封读者来信,是民办教师写的,他说学校条件很差,危房,工资原来是五块,现在是十几块,我想可以做关于民办教师的报道,呼吁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有条件的话给民办教师转正。”

    绝对符合主旋律,接下来几年民办教师会陆续有转正的机会。

    严寒柏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原来舒苑不用带,直接就能上手,她有思路有想法。

    他看向社长,见社长听得认真,顿时松了口气。

    黄向光他们三个则在想,这么好的选题他们怎么没想出来?

    社长含蓄点头:“不错,可以做相关报道。”

    看来这个高中毕业,从照相馆转过来的人还挺靠谱。

    这个选题很好,说明舒苑有新闻嗅觉,有社会责任感,不过社长并没有把夸奖写在脸上。

    严寒柏也是这样想的,舒苑是他挑的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的眼光绝对没错。

    周六小满不上学,学校要求他们勤工俭学,小满每天放学都卖糖画勤工俭学,舒苑就没让他去勤工俭学,而是带他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跟他去村小采访。

    舒苑觉得当记者就是劳碌命,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不能怕累怕麻烦。

    在这个年代,交通都是大问题,要是做班车去县城,到县城后去村小没有任何交通方式。

    所幸路程不算太远,舒苑决定骑自行车直奔村小。

    知道学校条件不好,舒苑特地买了铅笔、橡皮跟本子给学生带上,橡皮二分钱,本子跟铅笔都是三分钱。

    小学只到二年级,算上育红班一共不到三十个学生,花了七八块钱,每个学生三套文具。

    路上,小满被妈妈的好心情感染,明明他们在赶路,可是妈妈心情很好,这让小满觉得应该向妈妈学习。

    这所学校的情况跟信中一样,低矮阴暗土坯危房,窗户是纸糊的已经破烂,没有玻璃,三名老师都是民办,孩子们在校,舒苑拍了照片做了采访。

    要完成这篇报道,舒苑觉得光采访一所学校的老师不够,起码要采访三个地方的三所小学。

    顺利完成采访,回家路上,母子俩心情愉快,小满说:“妈妈这所学校比小河生产队的学校还破旧。”

    舒苑说:“我希望报道能够得到重视,这样学校的办学条件就能够改善。”

    小满想了想说:“妈妈,我知道了摄影记者是干啥的,妈妈很棒。”

    跟妈妈在一起能见世面,长见识,小满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再也不是那个只能靠听生产队的广播学知识的孩子啦。

    等回到家,小满兴致勃勃地跟陈载说了采访的事儿,陈载觉得舒苑拥有澎湃的生命活力,完全不把困难当回事,大老远跑过去,带着小满,给学生带文具,顺利完成采访。

    蹬了五个小时的自行车,舒苑刚说了句腿酸,小满就跑过来,蹲下来帮她捏腿。

    小孩蹲在地上,小小的一团,乖巧的很,舒苑把他提溜到床上,让他攥着小拳头捶腿。

    小孩舍不得使劲,就跟挠痒痒一样。

    “小满,使劲儿。”舒苑说。

    可小满还是舍不得用力捶妈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