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00-110(第9/22页)
得清晰起来,一线天光穿破厚重的乌云,照亮了将士们身上被簌簌吹动的甲衣。
青年的手掌倏地握紧。
踏破平静的马阵出现在地平线的尽头,准备冲杀的士兵们最后互看一眼,铭记着彼此的面容。
“杀啊——!!”
响亮的呼喊贯穿天地,震地的步伐踏碎积水。
正准备慷慨赴死的青年忽然怔在原地。
——他们还未出声。
其余士兵也都茫然地看着对方,仿佛在寻找声音的源头。
李明夷倏然回头望去。
就在他们背后的正北方,一支被高举起的朔方军大旗,冲破雨幕,正向着他们挥舞而来。
第105章 气管切开术
“是援军!”
喧地而来的冲杀声, 不仅令仆固怀恩的残部精神一振,也让顶着大雨追袭的燕兵愕然乱了阵脚。
不等他们勒马回头,刚刚从河东北下同州的朔方军如流水般绕过历经血战的战友, 直接冲向集结的敌军。
一时间马匹嘶鸣,哀嚎遍野。
意识到被反戈一击的燕兵立刻调转马头,不顾尾部的死活, 纷纷扬鞭奔逃而去。
“李郎, 这是……”战场的后方,随援军而来的军医长赵良行正查看着昏迷的仆固怀恩,见他脖子上斜插一根粗硕的白色针管, 不由目露惊愕。
可他很快也发现将军的嘴唇青紫,面色不大好看, 整个人也尚未清醒。
“是通气管。”李明夷打开瞳孔笔, 掰开仆固怀恩紧闭的双眼, 以那微弱的光线照了照双侧瞳孔。
那双淡金色的眼瞳失去了神采,好在瞳孔反射没有消失。
至少这一次短暂的窒息没有产生不可逆转的脑干损伤。
他慢慢松下一口气,开始细致的查体。
赵良行手指搭在仆固怀恩的脉上,一双深陷的眼睛默不作声地扫视一周疲惫躺倒的士兵,目光最终落在那匹瘸了腿的黑马上。
他犹豫着张了张口:“小将军他……”
“他留在渭南了。”李明夷不带表情地回答,动作没有因此有一丝迟钝。
将军的使命已经结束。
而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这个通气管至多只能维持十二个时辰。”李明夷尝试用拇指堵住管口,很快再次观察到急促的呼吸。
果然。
喉头痉挛可能在短时间内解除, 但喉部仍稍有肿胀,大概是呛水时喉咙被泥沙与河水刮擦, 诱发了急性炎症,进一步造成喉头水肿。
理想情况下, 喉头水肿能在一周后慢慢痊愈。
环甲膜穿刺却不适宜超过二十四小时。
“我需要一间手术室。”他直起身,“重新对病人进行气管切开。”
“手术?”这个词对于赵良行而已不算陌生。
可他分明没见对方带来那堆曾用在哥舒翰身上的精良器械, 当下更没有另外两个青年的协助。
赵良行不免担忧:“可你的工具……”
“做手术的是医生,不是器械。”李明夷解下随身那把手术刀,眼神慢慢在破晓中回复光亮。
刀柄在掌中滑了一圈,被他一扣握紧。
现在,手术刀在,他的脑子也在。
赵良行注视向那只紧握的手,慢慢点了点头。
“老夫这就去筹备。”
*
追袭的燕军死的死,逃的逃,很快被支援的河东军冲得片甲不留。
来不及撤回河东大营,赵良行当机立断,请同州刺史萧贲协助建立手术室。一听是为救治仆固怀恩,不待这位萧公开口,当地的豪右便主动表示愿意倾囊相助。
“当初拿下河东,已蒙乡民们关照。此番又承恩惠,实在让老夫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赵良行一面感谢,一面感慨不已。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比他们更想拿回潼关的,无疑是深受燕军荼毒的关中兵民。当初郭公毅然决然行军河东,亦多靠当地的唐朝旧臣与百姓在后方响应,才可兵不血刃击溃崔乾佑驻军。
他遥遥回望暴雨中的潼关。
此战可以说是两败俱损,只是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重。即便河东尽可能地出兵相迎,又有多少将士永远沉在渭水之畔。
“赵公。”身侧的一道呼唤,很快将他的思绪拉回眼前。
李明夷将一张图纸递给他。
赵良行垂眸看去。
纸上画着一根弯曲的管,约莫拇指粗细。管口处带着蝶翼般的横翅,看上去像是为了将弯管卡在某处。
他横看竖看,看不出这是什么玩意。
“这是气管套管。”李明夷直接向他揭晓答案,“从颈部的切口插入气管中,就可以让空气进入肺部。”
空心针对唐朝的金属铸造工艺而言或许十分困难,但内径粗大的气切套管就简单多了。
气管切开术,这种听起来危险的操作,实际上是人类医学史上最早的手术之一。
早在公元前1500年,已经有大胆的医生尝试割喉以解除窒息。
三千年后,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气管套管应运而生。十六世纪的医学家已尝试用柔软的银制作出人类呼吸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桥梁。
“按这个图纸用银打造,再尽量做个小一号的,可以插稳在大管中就行。”李明夷补充道。
除了代替被梗阻的上呼吸道,气管套管还是久卧病人排痰的重要器械之一。严格来说,这种插管需要双层套管,方便取出内管清理黏着的分泌物。
“这样式不难,本地的银匠应该可为。”赵良行立刻交托萧刺史去办。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见李明夷仍在捣鼓什么。
在他手上是一根黑色的细长管子,瞧着倒是眼熟。赵良行在脑海里搜刮片刻,脸色忽然一变。
“这是李郎你的……”
“听诊器。”李明夷若无其事地将听诊器上剪下的橡胶管折了折。
这只配合他身高臂展定制的听诊器,直胶管部分有五十厘米以上,他在仆固怀恩的体表比过,大致符合胃管插管的深度。
内径虽然略细了些,但已足够液体通过。
对于气切的病人,食物与药液一旦被误吸入呼吸道,就会引发十分棘手的肺部感染,这是李明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见到的。
为保证仆固怀恩顺利挺过这一关,他剪开自己唯一的听诊器,将其中的橡胶管部分改造为临时一用的胃管。
剩下的听筒和探头孤零零地躺在桌案上。
这只跟随他来到一千年前意义重大的听诊器,如今已经被拆得零碎。
然而对于一个真正的临床医生,哪怕只用两个杯子一根线,已足够听见人体的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