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90-200(第2/19页)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公子这般真好。”

    说完,陆离的田间故事会结束了,曹昂的“听叔叔说那过去的事情”经历也告一段落。

    曹昂看着对方牵马离开的背影,莫名有种想要叫住对方的冲动,但最后他只是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身影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这般真好”,“这般”是哪一般呢,是年轻真好,还是如今他本人就很好呢?

    问陆伯安是个怎样的人,每个人好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答案,现在,曹昂也有了。

    ————————————————————

    郭府。

    郭嘉看着前来关心自己身体的好友,虽然对方没有直接这般说,反而跟他说起了今天偶遇曹昂的经历,但郭嘉还不至于看不出对方的真实目的。

    不过对方不愿意说那种不好的可能,郭嘉自然也不会没有眼力见的非要将事情摊开了说。

    况且真的摊开了说,对方今日来也是出自关心,万万没有不识好人心的道。

    郭嘉非常领情,而陆离用尽了毕生医术,得出的结论依旧是如今的郭嘉非常健康。

    对此,陆离也没有觉得是自己医术不精到什么都看不出来,这年头健康的人健康着健康着突然便死去的难道还少了吗。

    都不用往远了说,也不用看身边的案例,就说陆离自己,他难道不够健康吗,之前一场疫病差点便要了他的命。

    陆离收回了自己诊脉的手:“一切皆好,愿君长安。”

    此处陆离话语中的“长安”,显然并非城市的名字。

    郭嘉却道:“承君吉言,不过比起长安,嘉以为乐安更好。”

    郭嘉话语中的两个词汇,显然就有地意义了。

    一般来说,人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是有滤镜在的,但陆离在这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对他而言,家乡名字虽然听起来挺吉利的,但实际上真的没有特别吉利。

    都不用看他们家那几乎要断子绝孙的艰难传承,就看陆离在乐安郡长达二十多年的守孝生涯,就很难生出想法,认为这地方真是一个特别带有祝福意味的地方。

    曹操父子因为信息差问题,没能了解陆离与黄巾之间的真实联系。

    而郭嘉也因为信息差的缘故,对于陆离对曹昂的过度关注不免有几分担忧。

    听着郭嘉暗示曹操还好好活着呢,别太过深入接触他的孩子们。

    为吕布之女与之牵红线也就算了,更多的便有所不妥了。

    毕竟袁绍那边的纷争近在眼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太好的东西的。

    第192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事实证明郭嘉的担忧还真的不是无的放矢, 陆离不过是跟曹昂聊了几句,转身就有人将这事告到曹操面前去了。

    告状之人也没有直接说陆离图谋不轨、别有用心,他说的是:“袁氏兄弟相争之事近在眼前, 卫尉行为无忌, 不免令人误会。”

    这年头对上司性情的揣摩,属于是每个人的必修功课了,虽然有的人学得好,有的人学得差,但一些比较明显的大家基本上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比如说曹操的多疑。

    今日来告状的人,显然就属于学得没有那么好的人。

    毕竟陆离成为卫尉本身就跟曹操的多疑不对等,但凡读题的时候稍微深入解读一下, 就能明白这里是存在一点反转的。

    倒不是说陆离就完全免疫了曹操的多疑,可至少对方对上曹操的多疑,是存在那么一部分豁免权的。

    所以真要想告状, 那得循序渐进着来, 得掌握更多的证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逮着点似是而非的就立刻跑来图穷匕见。

    曹操看了告状之人一眼:“你言陆卫尉行为无忌,不免令人误会, 却不知道让你误会了什么?”

    前来告状之人一听此话,心里立刻就是“咯噔”一声, 曹操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不是对陆离有什么不满,反而是对自己颇为不满。

    这个时候要是继续按照告状的话术说, 陆离会不会有什么不确定,但他很可能就要有什么了。

    他到底也没有笨到底, 相当丝滑的完成了立场转换,他先是回答了曹操的问题:“在下之误会,在于以小人之心度司空之腹。”

    接着又道:“司空明鉴,实非在下有意挑拨,而是事既知晓,不敢有瞒司空,祸患起于微末,在下有为司空防患于未然之心。”

    曹操看着言语之中好似忠心耿耿的巧言令色之徒,以前他为官的时候最是厌恶这等人,如今厌恶依旧,却又知晓他们自有他们的可用之处。

    毕竟有些脏活、累活,总不好让自己的心腹与爱重之人去做,但是用他们就很好,用完了到了合适的时候丢掉,也不会觉得可惜。

    对方好似完成了自己的自圆其说,曹操给予了些许警告性的处罚,以表明自己对陆离的看重,但这处罚又不会严重到堵塞这一类人来为自己办事的道路。

    很多真正钻研此道之人,看到投石问路投出去的小石子的结果,立刻就明白了曹操的想法。

    陆离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当事人之一”,对此事倒是有所耳闻,不过曹操没有主动说,他也不会跑去说什么,总不好叫对方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被人轻松知晓吧。

    陆离巡视了一下许昌周边的春耕情况,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冀州就完全不一样了,袁绍死了,兄弟俩谁也不服谁,袁绍原本的文武也互相站队,邺城像是一个充满代表性的小圈子,映射着冀州甚至是其他两州的情况。

    其中固然也有处事依旧、踏实干事的,但心浮气躁、充满不确定的也不缺少。

    毕竟他们即将要面临的是顶头上司将会是谁的重要问题,这事换了谁也很难不浮躁。

    袁氏两兄弟的争夺是一种不确定,曹操的虎视眈眈则是另一种。

    在袁谭与袁绍各持优势进行竞选之时,也有人找到透明的老二袁熙,想着看看能不能选择第三条路。

    当然了,这所谓的第三条路不是说他们想要支持对方上位。

    二公子啊,你可有听过春秋战国时期争夺位置的各种手段。

    这内部的力量都不选你算是什么呢,咱们可以选择外部的力量支持啊。

    你想想当年晋文公重耳,秦昭襄王嬴稷,他们不都是在他国力量的支持下得以继位的吗。

    袁熙看着一个、两个、三个跑来劝说自己的,虽然都没有说的特别直白,但这个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想要让自己去找曹操借力吗。

    我?找曹操借力?

    袁熙只想问一句:你们没事吧?

    不说他本身这个上不上、下不下,爹不疼,娘不爱的透明人状态,就说现在这个局势。

    袁尚按照父亲的“遗命”继承了父亲的位置,袁谭之前就是青州刺史,只不过现在青州是曹操的了,他半点退路也没有,只能硬着头皮留在这里跟袁尚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