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180-190(第2/14页)

    人家不思进取,那只能说是胸无大志,属于事业心方面的缺失。

    可你要是忘恩负义,那就是道德品行上的缺失了。

    在慷慨接纳张绣驻扎宛城,结果对方投降曹操,直接导致自己失了南阳一郡之后,刘表让刘备去北边帮忙防御曹操来袭。

    其中可能怀有带着防备的驱逐,但这又如何能说不信任呢。

    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但自身经历就是在各路豪杰手底下办事,倒不会对这种安排有什么被侮辱的感觉,这完全就属于是自己的老本行。

    带着兵将,刘备来到了刘表给自己安排的叶县。

    虽然没有立刻迎来曹操军队的进攻,但倒是听说了曹操再次地盘扩张的事情,当听到这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是陆离时,刘备想起许都的天子,不由长叹一声。

    那曹操怎么便就这般好运呢,有进取之心的人,又得到了一群能够辅佐他进取的有才之士。

    刘备因为在叶县防范曹操来袭,不免对其消息多加关注,对于很多情况得知的倒是不慢。

    然而他能够知道的也大多是粗略的过程与结果,其中更加详细的难以轻易探听,这次的开拓其实还要从一封自乐安郡送来的信件说起。

    ————————————————————

    许昌。

    当石锤拿着一封来自乐安郡的信件递给他的时候,陆离都不由在心里愣了一下。

    这份怔愣并没有阻碍他拆信的动作,这封信来自乐安郡,写信人正是陆离曾经的郡丞,后来的乐安郡郡守——曹田,曹有牧。

    当初陆离叫他徐徐图之,以待天时,那时袁绍势力正盛,而曹操无力北上,为了不吸引袁绍的仇恨,自然不可能对着对方在跟公孙瓒争夺的青州动手。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是曹操势力正盛,如何不算是天时已至呢?

    曹田显然便是如此想的,所以才有了这一封信。

    陆离思索片刻,拿着信便直奔曹操而去。

    他到之时,郭嘉与荀彧、荀攸都在,正好省了不少找人的时间。

    他们几个可以开个小会先判断一下,可以再召集更多人来具体分析。

    事实上如果这里只有曹操一个的话,八成就是陆离将利弊分析陈述一下,要么曹操拍板决定,要么就是说“容我三思”。

    当几个人都看完这封好似暗示“天时已至”,实则在说“青州上下喜迎王师”的信,不免向陆离问道:“这曹有牧为人如何,可能信否?”

    陆离与对方实际相处的时间不过几年而已,如今更是许久未见,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互为帮凶了,有着同样秘密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背叛。

    不过人心易变,陆离也没有说什么他一定是可信的,他只是说:“昔日与其相交,私以为当称君子。且袁绍势盛之时,他不曾相投以设诈,此时明公胜算更大,如何会反投袁氏?”

    第182章  热闹非凡

    陆离虽然没有斩钉截铁的做担保说曹田一定可信, 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都是偏向于相信曹田。

    又或者说,若不是他相信曹田,今日压根不会在得到信件之后跑来找曹操。

    他说对方是君子, 这是人品上的信任。

    分析对方没有帮着袁绍使诈的可能, 这是现实利益上的相信。

    当然了,考虑到万事无绝对,乱世多奇葩,也不能排除对方在袁绍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投靠,那是因为对方挤不进去, 现在想要雪中送炭冒险赌上一把的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该怎么说呢,真的一点都不大。

    官渡之时,曹操虽然比原定历史上强大不少, 但总体而言依旧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而在这其中,袁绍的缺陷在不少人眼中可谓是暴露无遗。

    都看得出来对方不是什么隐藏特别深的潜力股了, 做什么要放着近在眼前的捷径不走, 反而跑去提心吊胆的雪中送炭。

    这玩意要是送错了,失去的可不止是金钱又或者前途,还有命。

    除此之外,按照陆离对曹田的了解:“单以其之能, 治一郡之地倒无不妥之处,可若要串联青州上下, 怕是不易,想来有借明公之名,方得青州云从之, 人心齐向明公,不可轻拒也, 望明公三思。”

    说白了,按照对方的能力,他要跟其他人说,你们跟着我干吧,大家八成不会会他。

    若信中“青州上下多有心向曹公之人且被他知晓”为真,八成就是他跟其他人说,兄弟们,我这里有门路能投靠曹公哦,干不干?

    曹操这要是拒绝了,那群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曹田一开始就在吹牛逼,实际上压根没有什么门路,也可能想要借着他们一群人的投靠当门路,只是最后还是没能门路上。

    反正别管是不是曹田不靠谱,他们本身有投靠别人的意思被人知晓了并且最后还没有投靠成功,这个结果真的怎么看怎么让人对曹田杀心顿起。

    别的不提,这份名单放在对方脑子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

    而真要论的话,比起曹田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吹牛结果吹拉了,大家其实更有可能认为曹操是真的没打算接受他们,日后曹操若再想要得到青州,那群人想起这次的拒绝,怕都要在心里打个问号的。

    陆离说完了情报的可靠性,以及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郭嘉则说起了这般做可能得到的好处。

    能够得到青州一州之地这是实打实的好处,却也是最浅显的。

    于自己这边而言,只要布置得当,完全有机会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对己方士气的一大激励。且曹操当年收纳了不少青州黄巾,“故土”可是埋藏在中国人DNA里面的重要存在。

    要判断一件事情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真的有好处是一方面,对敌人有坏处则是另一方面。

    而这件事情对于敌方而言的坏处什么什么呢?

    曹操得到青州之后不说对袁绍那边造成的压力,也能更进一步的对冀州进行压缩包围。

    更妙的是,青州若是到了他们手里,袁绍那边本就已经动静不小的继承人之争,怕是要再上一个台阶的。

    郭嘉道:“昔袁绍与公孙瓒争于青州,是其长子袁谭助其胜公孙瓒一筹,青州若在,自为袁谭之功绩也。”

    青州在这是一份功绩,可若是失去了,那就是一大败笔了。

    毕竟当年青州是派你去处的,结果这般轻易便被曹操给夺走了。袁绍不会愿意反思这是自己之前的失败失去了人心,他更可能认为是这个自己本就没有多顺眼的长子没有处好。

    当年说是帮忙夺得了青州,怕也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甚至大家看得都是袁绍的面子,而非他袁谭真有本事。

    这争夺之事,看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双方是否势均力敌。

    有来有往、强弱相当那才能够争夺起来。一方碾压另一方,这到底还有什么争夺的必要呢?

    目前袁绍嗣子中参与继承人争夺的,是长子袁谭与三子袁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