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女: 194. 第194章 【轻轻松松】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寒门贵女》 194. 第194章 【轻轻松松】(第1/2页)

    会试入考场不再男女分流而入了,而是按地区而入,南北直隶的举子被分到了同一道门进去,北直隶的先进,后面南直隶的按名次跟着进去。

    祝翾作为南直隶的第一名,等北直隶的都进去了,才正式踏入眼前的龙门,经过“天开文运”的牌坊,这是历史上除了前朝复兴帝与太宗之后,再一次有女考生被允许从这道龙门内而入。

    春寒料峭之下,祝翾能感觉到铺面的寒意,但是她无畏无惧地继续往前,虽然是男女一同入门,可进去搜检还是同性别搜检。

    会试不需要脱光衣服赤身检查,是可以留下一层单衣的,可检查的官吏却是可以上手摸考生身体与单衣是否可能夹带。

    祝翾高举起手任两名女吏在自己身上摸了一圈,头发自然也被拆开看了一眼,随身物品又被看了一遍,等确认无误之后,女吏们才点点头,登记了她的名字,便催她进去。

    会试搜检没有乡试严格,乡试搜检得完全脱掉衣服被搜身,这一是因为考生们好歹是举人,需要一点体面。

    二是会试舞弊夹带的代价比乡试大多了,乡试舞弊可能就是取消功名不许再考,会试敢夹带的连累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家人,严重了考生自己人头落地,全家落得流放服刑。

    举子们自己也会掂量后果,横竖考不中这次还有下次,就算一直不中也还是举人的功名。

    祝翾将外套穿好,然后背好随身物品,正式进了考场内部,正中间的楼是明远楼,号房也是一巷一巷的,隐在栅栏里。

    因为已经看过了席舍图,祝翾对照自己记下的考场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宇”字考巷,然后找到了自己的号房。

    会试的号房与乡试的号房也差不多,矮屋风檐的设计,高六尺深四尺宽尺,面围墙,一面对风,里面放两块木板,一块离地二尺当座位,一块放高些就是考案,想要休息时就把考案抽下放低与另一块拼起,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卧铺。

    祝翾提起木板再次坐进了这尺天地里,春闱到底是在北方考,又是初春,现在考试不在考场过夜,所以这个天气还算舒服一点的。

    之前在应天考的时候虽然是秋天,但是南方潮湿考号背阴,做卷子时总有蚊虫叮咬。

    号房内有炭火盆供暖,这个天半露天考试还是需要供暖的,于是祝翾点了炭火盆,将身子骨烤暖了些。

    大部分考生入自己号房第一步就是先取暖,好在考试时间只有一个白昼了,换前朝那样天两夜的,会试的考场记录常常有某巷失火之事,考巷前后各放了两个装满了水大水缸,都是拿来灭火的。

    很快来了一排号军端着椅子,他们将椅子纷纷对着考号放在号房外面的过道处,会试一名考生有一名号军专门监考,祝翾就看着这群号军纷纷面对着考生坐下了。

    会试监考是随机的一对一监考制度,一个考生一场考试全程由一个号军全程监视,到下一场又是另外的号军。

    给祝翾安排的是一个女号军,那个女号军先走过来查看了祝翾号房内木板墙面上有没有被动手脚,然后又把祝翾的随身物品进行了第二次搜检查看。

    大家都是这样一个流程,号军们看完了就坐考生对面去了,盯着自己负责的考生考试。

    考案只不过是一块木板,木板底下都是空的,木板下面的手脚动作号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就算有人铤而走险夹带了,在这种一对一监考的环境下也很难拿出来。

    倘若考生有舞弊被号军包庇,事发之后号军也是要自己掉脑袋且连累全家的。

    祝翾一抬头就看到负责自己的那个女号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不敢有任何疏忽。

    祝翾也不知道对方身份是女吏还是宫女,会试需要的监考人数很多,女吏调派不够据说宫里还支援了一些宫女来供职监考。

    不过不同于祝翾这些考生只能在号房内尺天地周转活动,号军们不需要常常坐椅子上,可以站起来走动几下,只是不许发生嘈杂声响扰乱考生思绪。

    祝翾觉得暖和了,就先趴在木板上浅睡一会,她前一夜也没怎么睡觉,得先抓紧时间养好精神。

    然后不知道睡了多久,祝翾感觉有人推自己,是监考她的那个号军,对方见祝翾醒了,就道:“女君醒醒神,马上要发卷了。”

    祝翾揉了揉脸,点了点头,等卷子投递下来,祝翾也没有几分因为这是会试的紧张感,这种狭隘的号房她不知道蹲了几次了,从小时候考女学的时候就要蹲号房,上学之后流水的考试,她的心态已经被考成老油条了。

    第一天七道经义题,祝翾展开试卷,开始看题。

    第一道题干是《论语八佾篇》中的“管仲之器小哉”一篇全文。

    此章是孔子对齐桓公的上卿管仲的评价,给出的评价就是“器小”、“不知礼”,在论语的《宪问》一章,孔子对管仲的功业评价很高,但是却在这一篇觉得管仲个人道德修养有瑕疵,不具备真正的辅佐君王的才德。

    祝翾于是在文章开头结合了孔子《宪问》中对管仲的态度写下了观点——“功之大者有馀于霸,器之小者量不足于王也”。1

    接着论述了管仲无德的外在表现在于“无检”,所以才被孔子谓之“器小”,接着指出管仲所谓“器小”的根源在于“无修身正身之学”。

    洋洋洒洒一篇文写完,祝翾夹叙夹议,不过百字就把第一道题叙述清楚了。

    写完第一篇,祝翾深深吸了一口气,第一道写的时候几乎毫无滞涩停顿之感,这让她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今天开局题感是有史以来最顺的一回,祝翾在心里有点高兴地想。

    第二道题是《中庸》里的《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一节全文。

    此节讲的是王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功业,周武王继承了代先祖的基业,才实现了真正的功业,最后成为了天子。

    祝翾正想下笔,却又觉得不对,倘若去商成周是周武王上面代王所谓的功业,那岂不是说明周武王一家几代人作为诸侯都想着当真正的天子,到了周武王终于成功了,代代都居心叵测地想当天子,这怎么算圣贤呢。

    所以不能这样下笔立意,王需要周武王真正缵绪的基业并不是做天子,而是修身成仁,周武王虽然以臣伐君,可是这是基于纣王无道的基础上,周武王既然继承了祖宗的基业,伐商之事便是他当时修身养仁功业里的一项,所以才能最后得天与人归。

    周武王缵绪的先祖功业不是当天子,他重“一戎衣”大于重“有天下”,“有天下”不过是他后来的结果,并非目的。

    对,这样理解才是圣人之德,才不矛盾。

    结合今朝实事,元新帝与太女也是推了前朝江山得来的天下,以民伐君,也不算篡逆之辈,也是因为他们有德,他们的基业也是除暴安民,而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享有天下。

    这道题结合今朝历史实在是出的狡猾,要是按照原来的意思理解就歪了,圣人之德与武王代基业就不好承接了,不能从“有天下”看题,得从“一戎衣”看题。

    祝翾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道题写完了。

    第道是《孟子》中的“由尧舜至于汤”节全文,到了会试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