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 181、我累了我好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铁血宋徽宗》 181、我累了我好了(第2/3页)

官家感同身受。官家心绪不宁,朝会时精力不济,偶有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忽而动雷霆之怒,这也让群臣惶惶不安。”姜御史开玩笑道:“朝臣们都觉得,官家能把李进说的哑口无言,叩头流泪请罪,高声大呼自己目光短浅,官家深谋远虑,您当时没说话,反倒把他们惊着了。”官家在郡王时期、秦王时期、太弟时期都是能言善辩的人啊!
    官家又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说得很好。宫中新做的什锦酥糖不错,给你一盒。”
    [朝臣们是对我有点个人崇拜吗?在我糊里糊涂之后,他们也六神无主?]
    [我真的很爱那个好玩的胖子啊,但不只是爱他,他之后仅有章惇和两位病病殃殃的太后,是神宗、宣宗时期留给我。]
    [最近状态确实不好,李进前言不搭后语的,竟都没跳起来骂他。]
    御史台领导带着小御史离开了。之后就轮到何执中发言。
    何执中:“三月十六,官家降旨将李进下狱,调查科考舞弊一案。当日他被人打昏,虽不知道是何人所为,但下入天牢之后,李进拒不承认他从他人手中购买试题或答卷,口出狂言称他愿意被任何题目重考。臣兵分两路开始调查。李进独自进京,没有书童,骑了一头毛驴,身边只带了四书五经,其他的书一概没有,携带交子五十贯,两匣人参,抵京卖掉换取二百贯,今年一月初抵京。
    身上的路引可以作证,到京城之后一直住在白家老店中,直到会试和殿试之后也没变。他在京城之中,并无亲戚。他的行囊中有账本,记录了来往账目,和他身边剩余的钱钞数目对的上,并无突然支出的大比钱财。今日三月二十,臣基本上有个答案了。”
    从袖子里掏出四万多字的一摞纸:“官家,李进此人确有真才实学。臣为了验证真伪,连续出了十二道题目考他,在刑部天牢中,狱卒和臣的亲自监视之下写出来。臣看这十二篇文章,文风是对的,字里行间那种古拙的风味也是对的,其中谈到兴农、马政、水利这三条时,依旧写的井井有条,有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一些无解的问题。
    此人性情憨直,和附近的举子之间非常不和睦,白家老店的掌柜也对其颇有微词。李进说他家祖传十代的宝刀不超过一百年,还说他墙上挂的寇准书法乃是赝品。其他举子互相评论时,他也是…不太招人待见。”
    何执中已经确定真伪了,有点感慨,他此生见过不少这种人,有才华,但格格不入,不论出身如何或是才干如何,亲朋好友、上级和同僚看他都烦,这人也没有什么前程可言。这才是真正的不合时宜,与其相比,苏轼那所谓的不合时宜,不仅嘴甜而且心善。
    或许‘因为策论写的太好被官家怀疑是科举舞弊’这一点能让他名留青史,成为后代的一个典故,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了。
    童贯接过这一摞纸,转呈官家眼前时,听见这番话,手不禁抖了一下。心中大叫不好,说不准官家会用他,他到时候见了我的脸,准能认出来,到处去一说,那些爱管闲事的老东西准得上奏求官家罚我。
    林玄礼刚准备抖擞精神解决掉针对自己喜好定制的李进:“……就是憨?而已?”
    “就现在来看,是。”
    林玄礼气乐了:“他的武艺和童贯不相上下,童贯从小跟在我身边,读书习武,也听了名师的经筵,怎么就没有状元才?每日练武要一个时辰,练武之后疲乏困倦也要一个时辰才能缓过来,他每天比别人少两个时辰可以读书,还能考得这样好?”
    我不用考状元都学的昏天黑地的!忙的脚打后脑勺。
    童贯:__
    何执中实话实话:“他自陈…对于读过的书,能过目不忘。”有点嫉妒。当年读书科举虽然不是很难很累,可多余的精力只能用于游山玩水,每天练练五禽戏舒缓筋骨,多余的没了。
    官家:“你试过么?”
    何执中点了点头:“臣当即拿了一篇新写的文章给他,让他读了一遍。之后再问,果然过目不忘。”
    林玄礼虚弱的摆摆手:“先关着,好好照顾他,我缓缓。”
    何执中:“遵旨。”李进在大牢里住的还挺好,没有家眷送饭,但是觉得他说得对的朝臣一大堆,轮流派人给他送酒肉。这人平时就没什么社交,倒也气定神闲。
    内侍又来禀报:“章相公求见官家。”
    何执中退下之后,童贯整理好嫉妒的情绪:“官家,这不就是过目不忘么?小人也能做到,除了正经经史之外,别的什么杂书,不论是宫调,宝卷,词曲,只要拿过来瞧一遍,永世不忘。”
    “哈哈哈去你的吧,都是你胡说八道,叫内侍去打人就不对,我还因为一时猜测把人下狱,本来亲自考他一次就知道真假,这次把事情弄大了。”林玄礼转头问屏风后面:“你觉得如何?我放不放他出来,恢复他的身份名誉,格外给他高官以弥补?”
    王繁英是为了关注庆国才来的,她自从殿试之后,因为对李进这个人的各种解释都非常合理,可能性均分的太平均了,‘蠢’‘坏’‘呆’各占33333333,占卜也算不出来,于是她机智的对此不予置评。
    微微有点好笑,从屏风后面探头出来,为他刚刚的感慨:“什么事都找我商量,如果这世上没有我,你怎么办呢?”
    林玄礼瞅着她头上的珍珠猫猫簪:“要是没有你,我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你过来。”
    王繁英只好坐在他腿上,抱住他的脑袋胡噜了两下:“你才不是孤家寡人呢,天下百姓都是你的子民,视你为君父。虽然我觉得这话说的也就是客气客气,但很多人真是这么想的。”
    “好累啊。想放假。”
    王繁英试图鼓励他:“想点好的,再过十年官家攒够了粮草,又能打仗,再过八个多月又是过年放假。今天晚上吃火锅。”
    林玄礼立刻满血复活:“我好了!
    章惇带来奏本匆匆进宫:“官家,请看。专注于用年轻人或是让官员长久不致仕,这都各有利弊,没有尽善尽美的。这世上即便有一两个十全十美的,也是凤毛麟角,若人人都十全十美,那全都是作弊。”
    进士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左右,是朝臣们口中的‘年轻人’。
    从下方地方、跟在官家身边观察培养,到能成为丞相、参知政事、尚书侍郎、翰林庶吉士这些天子近臣身份,又要经过十多年的浮浮沉沉,历练考验。快的人四十多岁,慢的要五六十岁,恰好到了既不年轻、不英俊、也不健壮的年纪。
    他在奏本中提议:硬性规定官员到八十岁致仕、养老。规定,国家边关官员赴任时,年纪最大不能超过七十三岁。现在人人都会骑马,那么就规定,除非是地方战火频繁,否则不要求官员能开几石硬弓。
    “选官要的是治理民生的能力,富民扩田、教化一方才是重点,就算真有战火也有武将负责平乱,倘若要文官亲自上阵,那要武将何用?懂得农耕和水利、经营和法治比习武更重要。地方官不要投其所好,衙门里的官吏要量才取士,不能以武功论先后。”
    林玄礼看完之后:“这几天也有人提议,修订法律,免得人心惶惶。这草稿写得好,为我拾遗补缺。章相公,你在致仕之前,把这件事做好,又能在史册上添一笔功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