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 178、第 17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铁血宋徽宗》 178、第 178 章(第2/3页)

此事应该议出一个章程。”别的番邦小国招人,可能骗不走多少人,但要是一说是宋人在海外做了天子,肯定能拐走不少亡命之徒,还有贪慕荣华富贵的男女。普通人跟着走了几百个都不算什么,就怕那些会制作强弓硬弩、甲胄、火器、海船的工匠也一时贪心跟着走了,那样一来朝廷管不着他们,等到再跑回来时不知道会成了什么样子。
    御史中丞忽然说:“臣请问官家,他们这庆国在何处?与大宋有几千里地距离?”
    林玄礼含笑道:“看奏本上说,庆国与大宋相距,足有万里之遥。大船在海上航行将近一年,途经二十多个国家,才到达琼州。”其实挺危险的,海南岛那个地方本来屯兵不多,原本的思想中那里远的是海,近的是岛,有些古籍中记载说那是世界的边缘,碧落黄泉之处。现在也没多少人……主要是造船厂在那里,拍了些兵马保护。
    朝臣们的情绪看起来不太稳定,他们似乎能接受纯外国人来朝贡称臣,获得大量赏赐,但是看到一个宋人出海去凭一刀一枪搏出一个国家,就都有点心里不痛快。
    或许是因为没有得到官家的准许,就自封为王,自封国土,这很不忠,忠臣不侍二君,焉能自立为王!乱臣贼子!
    还有点看不惯民间习武之人和商人这些人,突然得逞的野心。
    也担心这些人向外扩张时败坏了大宋的美名,让其他国家误以为他们是官家派去的,把那些卑贱之人的素质当做整个大宋的素质,那就太丢人了。
    林玄礼听他们窃窃私语的议论,其实心里也是喜忧参半:[陈庆这个亡命徒干的还真不错。他太成功了,这很好,这比他既不能忠于我,还要在我的国家跃跃欲试要好。不要内卷,出去打,天高海阔,现在大宋是全球科技巅峰!]
    [生活不是小说,他可能想着总有一天回归中原,但几代之后他的崽也会是昏君。但是带出去的科技回不来了。如果拔苗助长,提高了全世界的科技指数,将来会不会提前世界大战呢?]
    [在历史上,金国抢到大宋的火器工匠,蒙古抢走了金国的火器工匠,伊教和耶教则从蒙古人带去的战争中得到了火器——在这之前他们不懂这些。然后火器在伊教徒手中飞快发展,大规模运用在十字军的战争中。]
    [我改变了这个世界。陈庆身在欧洲,他又在这宗教战争之中,依附于哪一方呢?现代人也有迷信啊。]
    韩忠彦:“臣以为事事都逃不出官家的预料。官家既然准许他们购买火器,想必已经预料到这些事,臣请官家示下。”
    徐绩低声道:“既如此说,官家确实有几分看重陈庆。”
    林玄礼平静如常的看着他们:“我看重的海商总共有五家,现在只有陈庆回报了好消息,别人还是平平无奇,看来是陈庆的时运到了。”大部分人只愿意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做交易,害怕去更远的地方,但近的地方国家都不算太弱。他们要想占领一块土地很不容易。
    群臣就问官家:“我们各执一词,这到底承不承认庆国,还请官家示下。”
    林玄礼笑道:“你们看看地图,倘若我们说这个庆国欺世盗名,派兵去征讨他,海船要走大半年才能到。不承认也没有办法。这才真是天高皇帝,鞭长莫及啊。”
    大臣们:“官家有所不知,陈家祖坟还在九江呢。”
    “是啊,陈庆出海没携妻儿父母。”
    “官家能让他光宗耀祖,也能令他祖宗颜面扫地。”
    “官家可以禁止他狐假虎威。”
    林玄礼沉吟了会:“等着看他的诚意吧。不谈陈庆,倘若其他海商,都到海外无主之地,自立为王,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突然惊喜,貌似我可以当军火贩子!更好的一点是,太平年月里火器没有用处,会为了节省开支放松研究生产,但如果能出口火器,往后的皇帝都会重视质量的。出口火器,出口海船,这两点能保证后面的皇帝努力维持在科技最前沿上,卖不出去就亏大了!
    “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各拟本章呈上来,我慢慢看。”
    退朝之后,欢快的去书房里见皇后:“我赌赢了,陈庆真有出息,他现在自立为王了!”
    王繁英只好献上香吻,屏退左右,然后把突然兴奋开始做准备的皇帝一拳揍下去:“好好说话。”
    林玄礼揉揉肚子:“春天了!到了万物复苏的时间!”以及交的季节!
    “我的小熊,你冬天也没冬眠。”王繁英问:“陈庆不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敌人,你高兴什么?是在想如果大宋有什么不测,他可以顶上么?”
    “我也没想培养一个备胎回来抵御金国接替大宋,现代人也不会在战争中善待俘虏,多看看新闻就知道了。”林玄礼愉快的低下头在她脸颊上啃来啃去,含含糊糊的说:“陈庆跟我不志同道合,但是他能搅乱局面。说不定能浑水摸鱼呢,我总觉得有变化就是好事儿。就算他突然龙傲天附体,能征服整个欧洲又怎么样,欧洲被人征服的次数可不少,来来去去爱恨红尘,啧。在宗教和种族氛围浓厚的地方,一个国家留不下多少东西。”
    王繁英被亲的兴起,搂着他的脖子:“其实你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会发生什么,是不是?谁能预料未来呢。”
    庆国使者从港口换成内陆船只往京城走,船头上插了作为朝贡标志的旗帜。一路逆流而上要走一个多月。各地官员会供给他们饮食,他们也可以沿途不露声色的卖掉一些东西,直到抵达京城为止。
    鸿胪寺和礼部为此头疼不止,主要是不知道该把他们当外国人还是宋人,是叛国的还是怎么样,见到官家用怎样的礼节,是百姓叩见皇帝,还是外国使臣前来朝贡。除此之外还得忙着打理举子们的省试。
    三月春闱,林玄礼在桌子上堆了十吊崭新的大观通宝,压住了钱局上奏的今年回收和印新的交子的图表,没闻到什么铜臭气,就觉得黄澄澄闪亮亮的还挺好看。
    给殿试出题目时考虑再三:“今年春天改元大观,题目就叫‘中正以观天下’。破题有几个点,为官做宰的立身之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物理学的重要性;就事论事和摒弃偏见;学识广博观察事物的全貌,这些都可以。要是有新鲜的就更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礼部尚书:“官家出的好题目,令人受益匪浅。”
    出去之后不敢泄题,只是私下里和几个好朋友议论:“官家每次出题目都有其用意,这次的意思是不是告诫群臣,等章相公这位首辅致仕之后,韩相公、徐相公不许党争,有可能入驻政事堂的魏季礼、张商英、张叔夜,要中正平和,齐心协力。张商英总与何执中不合,我看他们俩互相攻讦,到最后谁也做不了丞相。”
    “应该是这样。官家从少年时起,就最憎□□争。”
    “这是切肤之痛啊。不过何执中做了侍读,张商英做着侍郎,俩人都在官家左右。”
    “嗯……中正平和?张叔夜箭无虚发,他用什么中正平和?就和王娘娘那会做的一样,都是一般无二的文官,要分出格外的优劣,就得比武功。我特意给我孙子延请教头,教他学习骑射,过十多年就可以为官家效力了。”
    “我儿孙在学习物理。每天满嘴说些奇奇怪怪的话。几个孩子天天弄日晷玩,还要丈量影子长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