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酸枣树》 31、水烟厂验货出高价 做交易二进解放区(第1/1页)
董承嗣他们在店堂里一边喝茶,一边说话。董承嗣对他两说,你俩带来的这些生意信息非常有用,我们“万顺马”包销西安水烟厂的水烟,这几年由于战乱,云南的烟叶经常断货,兰州的烟种有点退化,而且南方沿海一带人只认云南烟叶。你们说陕北能种出与云南同样的烟叶,这可是难得的商机。自古富贵险中求,往往越是封锁和查禁的严,越是赚大钱和发大财的好机会。我在西安城里也有一部分关系,陕北那边需要的食盐、西药之类的货物都能搞到。只要我们疏通了这条商路,何愁发不了大财啊!李九和黄红天听得是心花怒放,兴奋不已,只觉得自己将要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了。
明天我们就把这两驮烟叶运到水烟厂去,你俩到时候不要发话,千万不要向任何人透露烟叶的来路,一切都由我来说。万一问到你俩,你们只说是从汉中一个客商处接的货就行了。李九连连应承,他们仨边品茶,边聊天,不知不觉已过半夜,他们就各自回到后边院子的客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那两驮货物运到水烟厂后,验货的事情办得很顺利。老板叫来制作水烟的大师傅当场开包检验,又在现场炮制了几片烟叶,最后把烟叶放入机器切丝压制出成品,还亲自装入水烟瓶吸食品尝,和以前保留下来的云南样品仔细比较,觉得这些烟叶制作的水烟劲头更足,比样品还好,应属云南上等烟叶。所以给出的价格比往常的云南烟叶还高出了两成,并当场付了现钱。临走老板给董承嗣说:
“我们水烟厂云南烟叶货物断供都快半年了,这你也是知道的,库房里的存货也在一个月前用完了,订单无法交付,河南、浙江、福建、广州的客商几乎每天在催货。这二百斤只能解燃眉之急,如果还有烟叶请尽快送来,价钱好商量。”
董承嗣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商路时通时断,我们也不能保证按时供货。但是,只要搞到货物,一定全部送给你们水烟厂,毕竟我们是多年的老搭档了,这你一百个放心!”
烟厂老板自是千恩万谢。
离开水烟厂,回到“万顺马”商铺,董承嗣就安排了一个小伙计陪着李九和黄红天去逛西安城,他则马不停蹄地动用各种关系组织运往陕北的货源去了。
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董承嗣就把各种货物备齐了,这些货物都集中在了“万顺马”商铺的后院里。毕竟是初次与陕北方面交易,董承嗣格外小心,他在装运货物时只把一些食盐、火柴等普通百货打包,还让那三匹牲口驮运。而把查得很严,又很稀缺的西药留了下来,打算让他们把沿途关卡的情况摸清了,关系疏通好了,下回再运走。
李九和黄红天临出发的时候,董承嗣打发了店里很机灵的一个小伙子与他们同行,还给这位小伙计牵的马匹身上专门驮了香烟、烧酒、腊肉之类的物品,这些东西既可以是普通贩运的货物,也可以用作打通关节的礼品。董承嗣还从一位关系密切的东北军团长处要了一张临时通行证。在把这张通行证交到李九手里的时候,他一再叮嘱:
“在通过关卡的时候,不要完全指望这张纸片,关键时候要舍得花钱,还要随机应变。我让店里的这个伙计带了一些钞票,还有烟酒之类,再凭你的机智,应该能应付路上的事情了。”
李九说:“掌柜尽管放心,我也走过一回了,那些东北兵又讲义气,又贪财,还是比较好对付的。”
董承嗣又向那个小伙计叮嘱道:“凡事不要冲动,要多留几个心眼,你毕竟是本地人,路上多照顾点他们俩。”
一路上由于李九一行三人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金钱烟酒开路,又有那纸通行证护身,在国统区内走得还算顺利。
到了最后一道关口,还是由那个东北军连长负责把守,李九提了烟酒烧鸡先去拜见,一番推杯换盏之后,那连长已是酒酣耳热,当着李九与一个勤务兵的面,发了好一通牢骚,说上头把他们塞到这穷山沟里与共军拼命,他们当大官的却在西安城里寻欢作乐。过的日子和在东北时差远了,当初真不该舍了东北跑到这里来。李九一边劝酒,一边安慰,还趁那个勤务兵出去的机会,把一卷钞票塞到连长的上衣口袋里。连长拍了拍李九的肩膀,开始称兄道弟起来。李九随口说出要去北边做几趟生意的要求,连长满口答应,并说一切包在他身上,有财大家发。李九一再表白,每回生意都少不了给长官的好处。这最为要紧的一道关口算是顺利拿下了。
进入陕北根据地后,李九与黄红天他们走的还是原来走过的老路,枣岭村的中年队长上次给他们开的路条李九还带在身上,所以,也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到了枣岭村,中年队长叫人把货物都卸下牲口背,又逐样登记造册。除留下少量食盐、火柴等日用品自己村里使用外,其它的货物都安排民兵,要在第二天送去县城,亲手交给老红军县长,因为解放区太缺少这些东西了。
老红军县长有次曾经说过,他在延安亲眼看到毛主席都用皂荚洗脸,那些领导的夫人用草木灰泡的水洗衣服。这次李九运来的货物里有一箱肥皂,还有一些雪花膏,这些东西可是难得的奢侈品。中年队长全部原封不动地要运到县城去。
晚上,中年队长专门杀了一只小羊招待李九他们三个。住宿还在上次住过的窑洞里,中年队长陪他们一直聊到半夜,互相交换了许多各自的见闻和信息。李九和黄红天本就是穷苦人出身,听了共产党的主张和在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和减租减息的做法,看到解放区军民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渐渐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有文化的青年,甚至是富家子弟,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而要跑到陕北延安这块贫瘠闭塞的土地上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他们也逐渐明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取利益的政党,不由得心生向往。
他们在窑洞里着重商量了以后怎么更好地进行交换贸易的事情。为减短每次货物贸易的周期,中年队长决定在靠近国统区边界的一个地方设立交换站,以后就在那儿交易,不用再大老远地跑到枣岭村来了。这样做,每次贸易少说也要节约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他们在晚上商量好了办法,等第二天把送到县城的货物交给老红军县长之后,送货的人很快就连夜返了回来。第三天就开始付诸实施他们前天晚上定下的在边境附近设立交换站的计划了。中年队长组织了全村的民兵,又动员武装好了全村的牲口;由人挑、牲口驮,再加上李九带的四匹牲口,两大窑洞的烟叶一次就搬运到了他们谋划好的,靠近国统区的一个叫王家峪的小村子里。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