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产商: 第556章 (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地产商》 第556章 (完结)(第3/21页)

财务状态恶化,才导致这次对乘用车合资项目的态度巨大转变。

    胜腾集团自身对中国大陆市场以及与中原客车集团的乘用车合资项目是抱以极大期待的,甚至计划出售旗下新能源业务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业务筹集资金,以保证对合资项目的注资,但欧洲拖延迄今都没能从次贷金融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胜腾集团的业务出售计划临时中断,以致合资项目到最后期限也完全看不到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就破罐子破摔,想着最后讹这边一把。

    大商资本提出对胜腾集团注资入股,对于陷入财务危机中的胜腾集团来说,无疑是救命的稻草,但问题是胜腾集团作为法国的上市企业,大商资本的资金要出国,参股或者控股法国的汽车制造上市企业,面临太多手续上的问题,有可能大半年都谈不下来。

    为了避免乘用车合资项目无限期拖延下去,陈立提出的折中方案就是胜腾集团以合资项目50的股份为抵押,从陈立手里拆借四十亿的人民币借款,确保乘用车合资项目先顺利推进下来,然后再慢慢谈大商资本及陈立个人对胜腾集团的注资。

    总投资高达两百亿的观奇汽车制造基地最终确定在商都观澜产业小镇内落地,之后就是长达半年对胜腾集团的注资谈判。

    一直到一零年春节前夕,陈立联合郑家控股的裕泰投资,加上青泉关并中小煤矿所溢出大量的资金,最终在大商资本的框架下,成立一个总规模达三十亿美元的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其中陈立个人占了三分之一),以十亿美元参与胜腾集团的增定,换取胜腾集团30的股份,又同时出资十五亿美元,收购胜腾集团旗下的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实际上大商资本成为乘用车合资项目的真正控制人,后续主要是如何消化胜腾集团的汽车制造技术跟管理经验,以及跟胜腾集团其他的部门进行深度的合作。

    而剩下的资金,则用于收购一家汽车及控制系统、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公司合并到合资企业里去,并增加对丰元集团、创元科技的注资,以提高这两家企业在特种新能源电动车辆以及储能动力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跟生产,希望能在三到五年间,将商都市的汽车制造业产值从百亿级提升到千亿级……

    在这个期间,还发生一件意外事件,就是十二月底陈立、郑文远拉着周斌一起到法国,亲自跟胜腾集团的高层进行接触、谈判,赶上苗静那段时间休假想着到欧洲游玩一圈,便跟陈立、周斌、郑文远乘同一班飞机。

    飞机在抵达法国境内时,左侧两台发动机都撞上往南渡冬的灰雁而熄火,甚至有台发动机的尾部直接就要从机翼挂了下来,当时又偏偏赶到颠簸到极点的气流,将一飞机的人吓得够呛。

    下飞机后,大家都恢复正常,只是将这次遇险谈成一个谈资而已。

    苗静一个人踏上休闲的旅程,陈立、郑文远以及周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胜腾集团谈判的代表入住酒店,但是在用过晚宴后,陈立准备喊上大家一起到酒店的行政酒廊继续喝酒时,周斌突然跑到他房间里,一本正经的说:“我们回去还要坐飞机,说不定遇到什么事真就挂了——我有十年没有睡苗静了,说起来还真是想,我想我在上飞机回国前,怎么也要再睡一下她!”

    说过这话,周斌就不管陈立、郑文远、赵阳他们,收拾行囊叫了一部车,就直接去追已经抵达法国另一座城市的苗静去了……

    (全书终……《大地产商》写到这里,已经可以说余味尽了,跟网易签约的字数也超过一些,还有个别伏笔怎么处理,我心里也是矛盾之极,不知道要怎么交待,最终决定留白。一本书完结,总归要说两句,但一年半时间里,同时更新两本书,真是累得够呛,胡子都熬白了好几根,目前完结其一本,再想到下一本书也快完结了,我实在是很想快快乐乐的去睡一觉……)

    全国各地都是高温,七月下旬的商都也跟蒸笼似的。

    接到张浩然的电话,陈立与郑文远从广城赶回商都,是为商都的一个汽车制造招商项目奔波。

    中原省的汽车产业在国内算不上发达,到这时候都还没有自己的轿车品牌。

    包括高家的丰元集团、洛城重工、中原重汽在内,省内在特种车辆、装载货车、大中型客车、微面等车型制造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但就整体而言,中原省的汽车产业相当弱小。

    丰元集团的特种车生产虽然在国内排名前三,这个领域的市场非常狭窄。

    在高灿拿回丰元集团的控制权后,大商资本扩大对丰元的注资,除了之前的特种防弹性、警务用车外,主要也是依旧创元科技的支撑,往电动叉车、电动物流车、电动货车等新能源特种电动车等领域拓展业务。

    丰元集团零九年营业收入突破三十亿,相比较丰元集团以往的业绩有了一个相当出色的飞跃,但在重资本云集的汽车制造领域,就根本算不了什么。

    省属中原重汽、中原客车制造集团两家省属汽车制造龙头企业,情况不比丰元集团好出多少。

    中原客车制造集团生产的观奇大巴,在国内看似有些名气,但在客车生产制造领域的第一集团军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郑聪时代,省里就明确将汽车产业作为十大支柱产业列入全省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在郑聪、罗荣民的推动下,有两家合资品牌将生产基地建到商都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也推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壮大。

    而零四年左右,在郑聪的要求下,中原客车集团在之前的皮卡组装线基础上,生产小型suv,意图往乘用车方向发展,但产销量以及技术水平上不去,投产之后就没有过赢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拖累了主营业务。

    林翰修与罗荣民年后正式主政中原省,两人同样将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抓。

    中原客车的suv生产线一直发展不起来,不管是省里还是中原客车自身,都将这个包袱化解掉,从去年郑聪还在中原省工作时,就一直跟法国的一家乘用车品牌厂商谈合作,希望在这条生产线的基础上跟这家法国车企组建合资乘用车企业。

    郑聪去职,罗荣民主持全省经济工作,对相关工作也一直都很重视,这次的项目谈判他甚至还亲自赶到现场参观。

    也许是林翰修的多次批示以及罗荣民亲自出面推动谈判工作往下走,这家法国车企的谈判代表突然推翻之前长达一年的谈判成果,提出令省里完全接受不了苛刻条件。

    对方的傲慢,也是叫罗荣民气着了,更焦急的是省内汽车产业发展一直都不能突破瓶颈,于是找到张浩然,想问大商资本及丰元集团有没有大举进入乘用车产业领域。

    丰元集团在特种车生产制造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但投资量跟乘用车领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丰元集团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积累,还都没有办法踏入乘用车领域,特别是国内的自有乘用车品牌及合资品牌都相当成熟、强大的情况下,丰元集团绝不可能随意涉及一个到处都是巨人的领域。

    而大商资本目前管理的资产已经超过四百亿,但乘用车动辄百亿级别的单体项目投资,就算是考虑阶段,也是要直接知会到陈立那里。

    就算有资金,但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没有成熟可靠的管理技术团队,陈立不可能让大商资本或丰元集团去主导这样的项目,但这是罗荣民所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