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却天涯归故里: 62、今生:平安归来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别却天涯归故里》 62、今生:平安归来(第1/2页)

    金陵。
    入冬以来?的第四场大雪落完,时近年关,谢承足有?半月没?有?收到姜羡余的任何?消息。
    对方?最?后一封回?信在十一月末寄出,腊月初送达金陵,说他一切平安,在山中找到了一批物资。腊月中旬,这批物资同朝廷发下的第二批赈灾物资一块,发至江南各地。与此同时,谢承从方?志洲口中得知,姜羡余和?姜柏舟汇合,带人?再度进山寻找九王的下落。
    从那以后就断了消息。
    谢承每日都在往淮安寄信,但因为大雪封路,似乎一直没?有?送到姜羡余手中。方?巡抚那边也同淮安断了音信,没?有?姜羡余的消息。
    国子监停学?放假,谢承仍是给自己安排好了功课,同时打理谢家商铺和?四海银号,并时常帮方?巡抚出主意,控制灾情。
    到了晚上却整夜睡不着觉,明明累极困极,闭眼却总是做噩梦。
    一开始只是梦到前世姜羡余在地牢受刑惨死的场景,后来?便梦见他在雪山中遭遇不测,什么遭遇暴雪、突逢猛兽,迷途离群、挨饿受冻,或是与谋害九王的刺客遇上……
    他什么都梦过,每次梦醒都是一身?冷汗。
    谢承觉得自己接近崩溃的边缘,但说来?可笑,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少年出了趟远门而?已。
    哪怕天气恶劣,哪怕路途凶险,师父师母都不至于像他这般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他本该像师父师母那般,信任小?余,信任大师兄,相信镖局其他老镖师能照顾好他们兄弟俩。
    可他做不到。
    他无法承受再次失去对方?的可能,以至于不断后悔同意对方?去淮安。
    但他同时又记得,少年离开前向他要了一份信任与支持,他分?明答应了,不该反悔。
    于是就这么失控又清醒、理智又偏激地割裂着灵魂,生生熬瘦了一圈。
    谢桑柔以为他是既打理铺子又读书,实在过于辛苦,变着法给他炖汤补身?,劝他多休息。
    年二十九这日,谢桑柔见谢承又要出门,忍不住劝道:“要不今日还是别去了,或者我和?你姐夫去一趟也成。”
    谢承披上狐裘:“不用,启轩咳嗽刚好,阿姐和?姐夫多陪陪他,我去就成。”
    灾民入城之后,谢家时不时在城门附近施粥放饭,发放棉衣。小?年过后就没?停过,谢承每日都会去,表面是作为主事人?亲力?亲为,实则是给自己一个理由,每日都去城门等?一等?姜羡余。
    他有?时会兴起可怕的念头,后悔自己有?入仕报国之心。江南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万民社稷又与他何?干?凭什么要他的少年涉险?
    他前世自视甚高?,家中要他入仕,他便也以为自己能位极人?臣、激浊扬清,还大义凛然地标榜自己心怀大义,嘲笑少年不思进取,没?长性,没?定性。以至于一别误终身?,连自己所爱都留不住,护不下。
    如今又好似重蹈覆辙,让他所爱的少年为他的宏图大志、从龙之功去冒险。
    哪怕少年说他是为了江家,谢承仍觉得有?自己的责任。
    若是他不提起九王,不拜方?志洲为师,不在那天傍晚带姜羡余拜访方?志洲,此刻少年就还在他身?边,平安无事地,在他身?边。
    谢承坐上马车出了门,又一次这样懊恼自责,甚至有?了亲自去淮安的冲动。
    等?到后天——他告诉自己,若是新的一年仍没?有?消息,他必须要去淮安。
    ……
    金陵城里出现了不少来?自山间乡野的灾民,因为屋舍被大雪压塌的,因为没?有?御寒的衣物、取暖的木炭差点冻死的,因为粮食告罄饥肠辘辘的……
    少数人?手里还有?几分?积蓄,或者有?亲戚可投奔,大部分?已经走投无路,只能靠官府救济。
    方?志洲派了官兵在城外官道接应,查问户籍,将各个村镇的灾民分?到同一处安置。贡院的地方?不够用,官府又租借了城中不少空宅。
    谢承将木炭、棉衣、药材等?紧俏物资卖给了官府,由官府定价出售,遏制住了城中飞涨的物价。
    赚不到银子的商户老板恨得牙痒痒,却见巡抚大人?重刑整治了几家趁机敛财的商户,顿时偃旗息鼓,不敢再有?动作。
    忠王派人?囤了大量木炭、棉衣,千辛万苦运到江南,没?想到压根卖不出去!
    气得他怒砸一方?好砚,大骂方?志洲假仁假义、断人?财路。
    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过了这个寒冬,江南根本销不了这么多木炭和?棉衣,而?开春后这些东西又极易受潮发霉,不论是大费周章再次运回?北边,还是留在江南储存,都注定是一笔赔本买卖。
    最?后只能全部低价卖给方?志洲,尽量回?些本钱。
    方?志洲大概猜到这是哪家势力?准备趁机敛财,心里觉得好笑的同时,更加欣赏谢承想出的好法子,不但控制住了物价,还让这些囤货的商户不得不与官府做交易,为江南百姓争取到了更多物资。
    于是隔日,方?志洲就将这家商户的名字,同带头给官府捐款捐物、租借仓库安置灾民、给灾民施粥送衣的富户一块,添在了贡院外的救灾善义榜上,供百姓称赞。
    谢家同样榜上有?名。
    谢承抵达谢家粥棚时,又看到了张涛、刘定才?、李浩斌和?曾虎等?人?。
    “来?了。”张涛笑着对他打了个招呼。
    谢承点点头:“辛苦了,今日人?多?”
    曾虎答道:“好像是比前两日多一些。”
    国子监虽已停学?,但许多学?子都困在金陵无法归家过年,张涛等?人?得知谢家粥棚正在招募人?手,自愿过来?帮忙。
    四人?都心怀善念,忧国忧民,却又没?有?谢家这等?财力?,便想着为灾民出一份力?,不要谢家的工钱。
    家境略贫的曾虎原是想趁着停学?找份差事,为自己攒点纸笔费,但见张涛等?人?都不要工钱,便也不好意思提,全当做善事,留个好名声。
    谢承没?有?拒绝他们的好意,只是得知他们不愿意要工钱,送了他们几套御寒的衣物,以及一些书本笔墨,算作答谢。
    曾虎知道谢承这是有?意照顾自己,于是每日都来?得很早,做事也尽心尽力?。
    谢承见他抱着棉衣的手冻得发红,上前接过他的活:“喝碗粥暖暖身?,去棚子里歇一会儿。”
    “不用……”曾虎想推辞一番,却见谢承已经抱着棉衣走向排队的灾民。他没?再吭声,但也不好意思去喝粥,只是在锅炉旁边暖了暖手。
    没?想到谢承那边却起了骚乱,曾虎和?张涛等?人?立即跑了过去。
    只见一个皮肤黝黑、身?形健硕的青年汉子拽着谢承手里的棉衣大声嚷嚷:“你发棉衣就发棉衣,凭啥还要查户籍?不乐意发就直说,装什么大善人??”
    “诸位来?评评理,我家婆娘和?孩子病了,让他多给两身?棉衣,他就说要查我户籍,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想给呗!”
    谢承捏住他的手腕,脸上不屑于有?多余的表情:“来?多少人?领多少棉衣,媳妇孩子病了来?不了,去那边登记户籍,会有?人?带他们去医馆看病,给他们发棉衣。”
    说完用力?一扯,拽回?被对方?扯住的棉衣。
    那青年汉子踉跄一下,捂住手腕开始哀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